卜貴美
後學曾經沈溺在名利之中,能夠覺醒,要感謝小女兒的一篇日記,讓後學從名利中驚醒,捨棄放下。
1960年至197幾年代,後學在台灣挿花界小有名氣,時常被請去挿花表演,挿花展覽,上電視表演,上電台接受訪問,在各大報章雜誌都有挿花尃欄,還在銘傳大學、護理專科學校教授挿花課,自己還設有挿花研究社,還兼國際花友會的理事,在挿花界真是名利雙收,其收入相當可觀,當時後學每天忙得不亦樂乎!
後學在大學主修企業管理,會進入挿花界和寫作,自己完全沒有意料到,因為完全不同行業。
後學喜愛花道,上大學時就學習挿花,由初期、中級丶高級到研究班,最後取得日本小原流家元教授文憑。
當時後學在仁愛國中教書,隨口說我可以教挿花,結果就有很多同事來學,漸漸地學生越來越多。後學畫了一張挿花圖,還附上說明花材和那盒花的情景還取名字,寄去大華晚報,希望該報有揷花専欄每週一次,我可以負責。結果他們回信非常喜歡後學的圖文並茂,要求一週刊登兩次。
後來婦女雜誌也給予插花專欄,每月一次揷四盆花,有攝影師來拍照。後學寫上解說和取名字。
後學的挿花專欄每盆花都取名字,讀者非常喜愛,說後學的花會說話。
中國花卉主辦大型的挿花展覽,很多人去應徵,後學並沒有去應徵,他們卻主動請後學負責。那次的花展得到大眾的讚賞,畫家和園藝系教授天天去觀賞,當時台灣省主席謝東閔先生也去觀賞,非常喜歡尤其是田園風光的那幅作品,覚得十分詩情畫意,後學是用砍下的竹筒當容器挿花的,他覚得很有創意,要求展覽結束時將那些竹筒送給他。太平洋聯誼社也請後學主持花展和現場表演。因此之後在挿花界的名聲就漸漸被人認同。時常上電視表演或是上電台接受訪問。
自從在大華睌報負責挿花小語專欄後,他們便時常要後學寫文章,後來世界日報希望能轉載,因為大華晚報沒有海外版,因此便一稿兩用,賺兩次稿費。中央日報也向後學要文章,並且在慶典節曰時也要後學提供挿花圖片和文章。後學非常幸運和感恩,自己不是學文學的,各大報社卻常常向後學要稿子。
當年在台灣軍工教人員都不能出國,後學為了要環遊世界,只好辭去仁愛國中的教職工作。大華晚報要後學環遊世界回來給他們寫文章,後學以為寫一篇就好了,沒想到卻又給後學一個旅遊専橌,後來出版為'環球遊綜'。
那時候朋友在辦加拿大移民,為了出國方便,我們也跟著辦理,很順利就辦成功。全家到加拿大多倫多報到,住了兩個多月後又回到台灣去,之後出國就方便多了,常常利用假期帶著孩子們全家去香港、日本、新加坡、泰國等各地旅遊。孩子們在多倫多時,和朋友的小孩都是再興小學的同學,他們談到多倫多的上課情形,比起再興小學實在太輕鬆有趣了,幾乎天天都是 play day. 在遊戲中學習,所以孩子們一直響往去多倫多上學。
但是後學怎麼可能放棄台灣的工作呢!當時朋友的母親由溫哥華回台灣,朋友說她母親和兄嫂住,婆媳不和協,知道我們的孩子想到多倫多,老太太表示願意到多倫多替我們照顧孩子。那時大女兒正在矯正牙齒不能離開,小兒子才三歲,就讓他留下來陪姊姊,家𥚃有傭人和保姆照顧。後學帶著大兒子和小女兒飛到多倫多。老太太就由台灣飛回溫哥華後,再飛到多倫多住在家𥚃照顧兄妹兩人,入學手續一切辦妥之後,後學就飛回台灣。先生忙他的生意,後學忙挿花和寫作。後學不時的台灣和多倫多兩地飛來飛去,在加拿大時就想念台灣的兩姊弟,回到台灣又思念加拿大的兩兄妹。
後學要孩子每天寫日記,一方面不要忘記中文,也可增加他們的作文能力,一方面後學修改他們的日記時,可以了解後學不在他們身邊時他們的生活情況。
有一次,後學又飛到多倫多,看見小女兒可愛的長髮被老太太剪得短短的參差不齊好醜好醜!後學縂是喜歡把孩子打扮得整整齊齊,漂漂亮亮的很可愛,小女兒嘴巴又甜,看到人縂是笑咪咪的人見人愛。 那時天氣寒冷,又乾燥,小女兒嘴唇乾裂,她便用舌頭去舔去濕潤,沒想到嘴唇周圍一圈紅紅的,看起來好像兩個嘴巴似的,本來一個人見人愛的可愛小女兒卻變成這幅怪樣醜相!後學看得心好痛!好捨不得!後來又看到她寫的日記,更叫後學內疚愧歉萬分!
當時她才小學三年級,剛到加拿大英文從ABC開始學,有一天老師發一張通知單,她和哥哥看不懂,老太太更不懂英文,他們就把通知單放在一邊沒去理會,第二天照常去上學,平時他們中午都是回家吃午餐之後,再去上學。
原來那張通知單是學校通知家長第二天他們要去郊遊,要學生自備午餐,小女兒什麼都沒帶,中午大家吃午餐時,小女兒的日記上寫:「我沒有帶 lunch,沒有東西吃,不好意思看大家吃,所以我就離開他們,自己一個人在樹下檢樹葉,後來同學告訴老師,老師叫我過去,老師就把她的一半分給我吃⋯」後學看了忍不住掉下眼淚,抱著小女兒:「啊喲!欣瑋!妳好可憐啊!媽媽對不起妳!」抱著小女兒大哭!她反而安慰後學。當時後學便毅然決然的決定,回台灣立刻結束台灣的所有工作,要在多倫多當一個全職的母親,照顧孩子要和孩子們生活在一起。
回到台灣,後學辭去了所有擔任的工作,他們都一再婉留,許多朋友都說後學怎麼那麼捨得呀!這樣不是犧牲太大了嗎?後學毫不留念,一切為孩子著想,毫不眷戀的放棄台灣所有的工作。
那時候,大女兒的牙齒已經矯正完畢了,後學便帶著大女兒和小兒子一起飛到多倫多,四個兄弟姊妹住在一起,好熱鬧好興奮!後學便在多倫多過著與在台灣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,當一個全職的母親,以孩子們為主,生活在一起,不需要再兩地飛來飛去的思念孩子了。
孩子們上學時,後學就寫作,很多本書都是居住在多倫多時完成的。那時在國語日報、大華晩報、世界日報都有專欄,都是以孩子們為題材。國語日報社和聯經出版社為後學出版的書籍,很榮幸的得到教育部和新聞局評為最佳青少年讀物,這給後學很大的鼓勵!
後學很感謝小女兒的那篇日記,讓後學即時醒悟,從名利中走出來,捨棄名利,放下名利,當一個全職的母親。後學最欣慰的是有很多媽媽們問後學,當孩子在判逆期的時候,如何相處?如何渡過的?後學很幸運,孩子們在判逆的年齡,我們相處得很融洽,沒有代溝,而且他們兄弟姊妹之間都相親相愛,即使現在已經長大成人,已經各自成家立業了,都還是依照後學當年的教導互相尊重,十分重視手足之情。
後學很感謝小女兒的那篇日記,否則後學一直在台灣沈溺在物慾名利之中,如果為了自己,捨不得放下自己當年的名利,不常在孩子們的身邊,説不定他們因為沒有母親在身邊教導,又因年幼無知而走錯歪路,他們就不可能學有專長,有今天的成就了。
後學很慶幸當年堅持要孩子寫日記,看了小女兒的日記,一念之間,捨棄名利,改變了我自己,也給孩子們奠定了他們日後成功的基礎。
老子道德經第十三章化道章有一段:
「吾所以有大患者,為吾有身,及吾無身,吾有何患」
我們所以有大患者,是因為有這個身,有這慾,所以才有大患,如果沒有這個身,我們有什麼大患呢?
這是教人不要太愛這身,不要被物慾名利牽著走,尤其我們求道後在修道,更明白聲色名利都是虛幻不實,變化無窮,要將世事的真假,人生無常的無奈看個透徹,無常一到,什麼都帶不走,惟有道是真實,永久不變的,要徹底明白真理,依理而行,過著淡泊清靜的生活,修道的生活愈簡單愈好,著重在心靈的修持和提升,自悟自渡自覺而後覺他,以弘揚性理真傳,作為自己人生的真目標。
如有過失過錯,隨時懺悔改過,時時懐著感恩的心,多行功了愿,以償還自己往昔所造之罪過錯,償還所欠的業債,讓我們在修道上減少阻礙和干擾。明白人生的真諦,盡心盡力,精進不懈,才不枉費我們求得宇宙最珍貴的天道。